202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,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争论中,在中心市场与新兴市场崛起中,在科技融合与文化市场创新中,艺术市场发展更为多样化、复杂化。而2021年已经来到,未来已来,不确定终究会变得确定。
2019年年末爆发的疫情打乱了全球艺术市场的步伐,全球博物馆和美术馆几乎都受到了“社交距离”的重要影响。总的来说,在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中,美术馆与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。在危机面前,全球美术馆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,纷纷在开辟云端功能和活动领域。
云端平台主要有3个优点:1. 便利性,尤其是对藏家来说,他们能够足不出户就看到所有艺术作品,了解艺博会、画廊和艺术作品的相关信息,并且非常方便地进行比较;2. 自由和平等,线上艺博会能够使藏家感到被平等对待,给藏家带来精神上的自由;3. 较低的时间成本,无论是画廊还是买家,参加线下艺博会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,而线上平台则不会有这些障碍。
但是无论线上还是线上,画廊的核心任务都是要对藏品进行研究,在疫情的影响下,缺少观众和“物”一对一的交流,因此线上展览背后知识的策划、有效性和有趣性越来越重要。
线上艺术既是被动应对,也是主动探索的过程,并且会形成一种惯性,培养出新的艺术体验及消费习惯。数字文化产业的四个要素:连接、融合、平台、交互,同样会影响到艺术产业,线上线下并行应该是未来的基本趋势与格局。
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第一个元年,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,大量文化艺术机构寻求线上转型,而科技所能生发的面向远不止于此,科技为人们看待艺术提供了新视角。
从艺术作品结构上看,近十年来多媒体作品、多媒体交互作品、装置作品大量涌现,而这种趋势并非由行业内发起主导,而是科技与艺术融合自发产生的结果。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还带来了艺术体验的升级,并促进了观众构成的多元化发展。
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,在线艺术生态建设的维度也正在逐步讨论之中,相信在2021年线上技术更成熟的情况下,云画廊在未来将有更大的自我拓展空间。
对于藏家来说,每次的危机都是新机会,由于行业特殊性,一定的危机可以使新人买到平时没有机会购买的作品,2020年3-9月份就是这样一个时机,可以看到的确有更多新人进入市场。
随着更多藏家可以通过线上完成对作品喜好的判断,受众会接受、习惯这样的线上模式。在过去一年各个行业领域资本的分化过程中,收藏家也有很大变化,如一些藏家可能成为新贵,部分藏家则可能受到影响选择保守的收藏计划。
拍卖业作为一个强调“见物、见人”的行业,2020年上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因疫情面临销售额暴跌,平均价格缩水的情况。但拍卖行反应迅速,拍卖市场“快速数字化”,并与其他领域机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合作,通过策略、模式的创新在危机中突破。
对于购买主体的心态变化,可以从艺术品市场分类市场的行情变化中发现。2019年基本格局是书画市场依旧占主体,瓷器杂项为62亿,油画、当代艺术不到20亿。但从其他指标可以看到,油画和当代艺术较稳定,瓷器杂项则上升态势明显。书画市场仍是以国内市场为主,以嘉德拍卖为例,2020年总成交额48亿,书画占据24.26亿。油画和当代艺术与香港市场的收藏趣味有明显区别,大陆地区更重视本土化收藏趣味。2020年瓷器杂项的交易重心有香港向内地市场转移的态势。
2021注定是线上与线下展览分庭抗礼的一年,度过足不出户的一年后,人们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美术馆,不仅有鉴赏艺术品的愉悦,更多的是对生活逐渐回归熟悉日常秩序的安心;但过去一年的蜗居生活其实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,也改变了我们的看展方式,在各大院校以线上形式推出毕业展,众多美术馆以线上形式展出展品后,观众对于这种展览方式也日渐熟悉起来。
云画廊将是一部正在进行的历史,在即将来临的全面数据时代,秉承“自由、平等、分享”的主题,物理空间的阻隔不再是距离,数据化处理的图像既可以脱开形式上的束缚,又不受时间和地理限制,世界上任何角落,任何一个人只要点进网站就能即时参与艺术展览,欣赏和购买艺术作品。
云端艺术展曾经和互联网一起,被看作是人类乌托邦幻想的一部分:互联网连接全球,连接每一个人,身处21世纪来到五分之一阶段的2021年,我们回望过去的技术发展以及顺接而来的线上展览的变化,也会看到一条曲折蜿蜒的脉络,技术总与困惑共生,但求问和质疑的精神从古至今并未消失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出“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”,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,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、文化业态、文化消费模式,壮大数字创意、网络视听、数字出版、数字娱乐、线上演播等产业。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,将为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。